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介绍 -> 师资队伍 -> 正文

陈众议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3-20   点击量:

姓  名: 陈众议

出生年月: 1957年10月

毕业院校: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学  历: 博士

职务职称: 研究员

研究方向: 西班牙语文学与文艺学

代表作品:《西班牙与西班牙语文学通史》

[主要经历]

1977年入学复旦大学,1978年被公派出国,先后在墨西哥、西班牙等国求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82年和1989年先后两次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92年任所长助理,1998年任副所长,2004-2020年任所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西班牙皇家学院外籍院士。

[专 著]

《拉美当代小说流派》、《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二十世纪墨西哥文学史》、《西班牙文学简史》、《西班牙文学大花园》、《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以及《西班牙与西班牙语文学通史》(前四卷第一作者)。

[论 文]

《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

《古印第安文学述评》,《国外文学》,1985年第4期;

《魔幻现实主义与古印第安文学》,《外国文学研究集刊》, 1985年,第10期;

《拉丁美洲“介入诗”》,《外国文学动态》,1985年第9期;

《塞万提斯奖获得者萨瓦托及其创作》,《外国文学动态》,1985年第6期;

《魔幻现实主义与〈堂吉诃德〉》,《读书》,1986年第2期;

《科塔萨尔创作初探》,《外国文学报道》,1986年第3期;

《魔幻现实主义的民族渊源》,《西方文艺思潮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百年孤独〉及其艺术形态》,《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

《拉美小说的音乐结构》,《外国文学报道》,1988年第3期;

《拉丁美洲小说的自然主义倾向》,《自然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1988年;

《拉美意识流小说及其结构形态》,《意识流》,《西方文艺思潮论丛》,1989年;

《胡利奥·科塔萨尔》,《第十四届青年文学奖获奖文集》,香港青文书屋,1989年;

《拉美当代小说结构形态管窥》,《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1期;

“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世界文学》,1990年第2期;

《亦真亦幻的超越》,《世界文学》,19914期;

《拉美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管窥》,《二十世纪现实主义》,《西方文艺思潮论丛》,1992年;

"Mutra"(1952), Revista Canadiense de Estudios Hispánicos, Vol. XVI, Toronto, Primavera 1992

《热带丛林的魔幻》,《二十世纪艺术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过去·现在·未来的撞击》,《奥拉·盲人之歌》,花城出版社,1992年;

《伊甸园里的亚当》,《追击·时间之战》,花城出版社,1992年;

《〈莫雷尔的发明〉译本序》,花城出版社,1992年;

《塞万提斯新探》,《外国文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5期(总);

《拉美心理小说发展的一个轮廓》,《世界心理小说名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管窥蠡测:拉美当代小说新观念新技巧述评》,《西方文艺思潮论丛》,1994年;

《拉美文学的自省式回归》,《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

《〈世界诗库·西葡拉美卷〉序》,花城出版社,1994年;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选〉编选者序》,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

《博尔赫斯与幻想美学》,《博尔赫斯文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

《〈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拉美卷〉序》,海峡出版社,1996年;

《〈世界中篇小说名著·拉美卷〉序》,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

《〈获西班牙塞万提斯奖作家作品选〉序》,漓江出版社,1996年;

《〈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文库·美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

《〈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文库·欧洲卷〉序》,九洲出版社,1996年;

《马德里访加夫雷拉·英方特》,《外国文学动态》,1996年第1期;

《拉美文坛宿将宝刀不老》,《外国文学动态》,1997年第5期;

《民族性与世界性 — 崛起前的争鸣》,《外国文学》,1997年第2期;

《文学·道德·爱情》,《中国首届葡萄牙文学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

《心灵的罗盘》,《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

《西班牙、葡萄牙文学经典丛书·总序》,昆仑出版社,2000年;

《浪漫·现实·古典·现代:评〈庭长夫人〉》,昆仑出版社2000年;

《博尔赫斯的矛盾与偏见》,《中华读书报》,200046日第17版;

《童心剖诗》,《文艺研究》,2002年第4期;

《科埃略的观念小说》,《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7月(总1031期)第4版;

《回归的愉悦》,《文景》,2003年第1期;

《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文景》,2003年第9期;

《全球化?本土化?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外国文学研究》20031期;

《普伊格的无主题小说》,《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1期;

《〈百年孤独〉与全球化》,《永远的乌托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承诺社会与承诺自我》,《书评周刊》,2004312日第3版;

《超越界限——评科埃略及其〈十一分钟〉》,《书评周刊》,2004827日第4版;

《〈炼金术士〉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百年孤独〉与全球化》,《永远的乌托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普伊格的无主题小说》,《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1期;

《武侠小说:是耶?非耶?》,《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6期;

《方法与方向—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交流》,《世界文学论坛》,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

《回到情节:新世纪西班牙语小说管窥》,《世界文学》,2005年第4期;

《变形珍珠:巴罗克与17世纪西班牙文学》,《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永远的堂吉诃德》,《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

《捭阖于前瞻与回眸之间》,《中国翻译》,2005年第3期;

《探询人性的奥秘》,《夫妻生活·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

《在天堂下面》,《地狱中心·序》,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

《回到情节:新世纪西班牙语小说管窥》,《世界文学》,2005年第4期;

《变形珍珠:巴罗克与17世纪西班牙文学》,《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永远的堂吉诃德》,《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

《武侠小说:是耶?非耶?》,《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6期;

《方法与方向—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愁容童子〉·〈堂吉诃德〉·童心》,《博览群书》,2006年第9期;

“陌生化”与经典之路》,《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

《她世界的一抹风景》,《她世纪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008年;

《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观》,《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翻译的文化/文化的翻译》,桑岛道夫译,日本静冈大学人文学部,2008年第3号);

《文学的黄金定律》,《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兼说怀旧》,《文景》,2008年第5期(总45期);

《拿什么拯救现代小说》,《南方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2月;

《经典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百年孤独〉:美洲的魔幻与真实》,《新编外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来自拉美文学的启示》,《文明的对话与梦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三十年》,《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11期;

《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六十年》,《中国翻译》,2009年第6期;

《西班牙当代小说举隅》,《文景》,2009年第9期;

《拥抱情节》,《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5期;

《经典背反及其他》,《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9期),2010年第2期;

《下现实主义与经典背反》,《东吴学术》(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12期,《文艺理论》2010 12期),2010年创刊号;

《为有源头活水来》,《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来自巴尔加斯·略萨的启示》,《当代作家评论》(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6期),2011年第1期;

《文艺复兴的另一个维度》,《东吴学术》,2011年第1期;

《逆水行舟——大江健三郎文学思想蠡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从西葡古典文学看西方霸权的文化先行策略》,《宁波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保守的经典经典的保守——再评〈百年孤独〉》,《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5期;

《文学启示录》,《东吴学术》,2011年第4期;

《文学“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史研究》,《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1期转载)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吗?〈文学原理学批判〉导言》,《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评〈人面桃化〉或格非的矛盾叙事》,《东吴学术》,2012年第5期;

《纪念富恩特斯》,《西部》,2012年第11期;

《一切文学都是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与外国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评莫言》,《东吴学术》2013年第1期;

《评贾平凹的<带灯>及其他》,《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3期;

《文学原理学批判·导言(代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拉美文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辑),2014年;

《再论中文危机及其他》,《东吴学术》,2014年第2期;

《大众文化与跨国资本》,《外国商业电影及其影响研究》,2014年;

《信仰与想像——关于圣灵的几种阐释》,《东吴学术》,2014年第6期;

《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总序》,译林出版社,2014年;

《远近作家杂谭》,《东吴学术》,2014年第3期;

《劳马极小说评论》,《中国文学批评》(创刊号)2015年第1期;

《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5年第1期;

《文化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文学价值之思》,《文艺报》,2015724日;

《世界主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文艺报》,2015119日;

“全球化”与文化消费主义批判》,《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12日;

《既不高估 也不低估》,《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导读》,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

《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评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第2期;

《从“强制”到“虚无”》,《中国文学批评》,2016年第1期;

《多元与核心——从“文”与“化”说起》,《学问》,2016年第1期;

《武器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刍议(一)》,《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6年第3期;

《贾平凹的通感——以〈老生〉为个案》,《东吴学术》,2016年第3期;

《论莫言》(中英文),《东吴学术》,2016年第5期;

《论格调》,《东吴学术》,2016年第6期;

《经典重估》,《江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天才的触角》(《小说评论》2017年第3期;

《莎士比亚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刍议(二)》,《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年第2期;

《文化自信与“二为方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刍议(三)》,《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8年第1期;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世界文学》,2018年第1期;

“二为方向”与外国文学研究四十年的几个问题》,《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1期;

《外国文学研究七十年述评》,《东吴学术》,2019年第5期(人大《外国文学研究》转载);

《百年外国文学研究评述》,《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5期;

《评张炜的<独药师><艾约堡秘史>及其风格》,《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外国文学与文学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特殊的现场》,《小说评论》,2020年第2期;

《学术史研究及其方法论辨正》,《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10期转载);

《大江健三郎: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作家》,2020年第8期;

[其 他]

文集《堂吉诃德的长矛》、《游心集》、《亲爱的母语》、《想象的边际》、《向书而在》、《说不尽的经典》,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艺报》等发表学术随笔百余篇;主编《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观与外国文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辑)、《西方当代文化思潮评析》(合)、《外国商业电影及其影响研究》(合)、《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等。

[获奖情况]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9年第十四届香港青年文学一等奖

2003年留学归国人员成就奖

2011年第二届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2014年第三届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研究二等奖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研究二等奖

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二等奖

2016年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上一条:彭姝祎

下一条: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