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介绍 -> 师资队伍 -> 正文

程巍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3-30   点击量:

程巍,男、汉族、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学博士,研究员,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一:专著、文集: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查尔斯河上的桥》,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 (照片二选一或提供自己满意的照片)

《隐匿的整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种族主义想象力》,漓江出版社,2013年

《文学的政治底稿:英美文学史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 译著:

《疾病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反对阐释》,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三: 主要论文、评论:

《反浪漫主义:盖斯凯尔夫人如何描写哈沃斯村》,《外国文学》2014年第4期

《文学与商业,或文人与商人》,《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

《卡罗威的“盖茨比”》,《世界文学》2015年第1期

《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阐释〈爱情的故事〉,或1968年造反学生分析》,《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

《清教徒的想象力与1692年塞勒姆巫术恐慌——霍桑的<小布朗先生>》,《外国文学》2007

年第1期

《〈汤姆叔叔的小屋〉与南北方问题》,《外国文学》2004年第1期

《一场象征性的文化革命》,《外国文学》2002年第6期

《纨绔子的两重性——析艾伦·摩尔斯<纨绔子>,兼谈反资产阶级意识的起源》,《世界文

学》1999年第1期

《霍尔顿与脏话的政治学》,《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马尔库塞:文学,作为一种否定性》,《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

“遗老”眼中的辛亥革命》,《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8期

《谁领导了1916-1920的中国文学革命?》,《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

《蔡元培的“辞职启事”》,《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2期

《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9期

"方姚卒不之踣"案的大政治和小政治》,《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5期

"廿五史中最末一臣"——梁济与简纯泽的殉死》,《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8期

《反对派之殇》,《上海文化》2009年第4期

"新文学"始于<新青年>?》,《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

《重写中国文学革命史的可能》,载《文化的传承与承担:重建社会理想与价值》(燕京论坛),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

《墙或塔: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梦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12期

《两种想象力》,《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9期

《朝圣山学社与“辉格党人的历史学”》,《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期

“世界语”与犹太复国主义——兼论清末“世界语运动”》,《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2

《胡适版的“欧洲各国国语史”:作为旁证的伪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

6期

《马克思的幽灵——评特雷·伊格尔顿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外国文学动态》2011

年第6期

“热心的少数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史前史——评徐德林新著<重返伯明翰>》,《中国图书评

论》2014年第5期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两种精神的缠斗》,《中华读书报》2011年7月13日

《胡适与“层累造成”的文学革命史》,《中华读书报》2011年1月12日

《鲁迅:"幻灯片"事件与“国民性”的建构》,《中华读书报》2010年6月9日

“王敬轩“案始末》,《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25日

《五四:漂浮的能指》,《中华读书报》2009年4月29日

《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中华读书报》2009年7月1日

《鸦片走私与英国的“黄金时代”》,《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2日

“洪宪元年”与陈独秀的<一九一六年>》,《中华读书报》2012年6月6日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中华读书报》2012年10月17日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续),《中华读书报2012年10月24日》

《城与乡:19世纪的英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中华读书报》2014年7月16日

《迷雾一般的计划:胡适的“文学革命”与“联省自治”》,《中华读书报》2013年10月30

《对两起谋杀案的审判》,《天涯》2000年第4期

《模糊的“中产阶级”肖像》,《天涯》2002年第2期

《奢侈:商品的象征价值的消费》,《天涯》2003年第3期

《是程序公正,还是结果公正?》,《天涯》2003年第1期

《税制与社会公正》,《天涯》2004年第2期

“赞助行动”及其法律问题》,《读书》2004年第3期

《墙》,《花城》1998年第3期

《桑塔格:他人之痛得见证》,《花城》2004年第4期


(注:部分论文、小说和评论已收入文集《隐匿的整体》和《查尔斯河上的桥》)


四: 小说:


《木樨地桥》,短篇,《收获》1994年第3期

《服装街五十六号》,短篇,《十月》1991年第2期

《旅店奇遇》,中篇,《十月》1991年第6期

《敞向草坪的窗口》,中篇,《小说》1994年第3期

《雪地上的图案》,中篇,《大家》1997年第4期

《屋顶上的巴黎》,中篇,《大家》1998年第2期

《广场上的石雕像》,中篇,《芙蓉》1994年第5期

《墙》,短篇,《小说界》2003年第1期

《阳台》,短篇,《小说界》2001年第3期

《风筝》,短篇,《小说界》1995年第6期



上一条:孙艳

下一条:马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