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见面会
2020年10月16日下午14:00,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见面会于研究生教学楼122教室顺利召开,外国语学院院长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晓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波龙、党总支书记杨树森、副院长高海龙、赵洪宝、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徐德林(外国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室室主任)、陈雷(英美文学研究室研究员)、马玉学、陈晓琳、学院助理潘辰等15位老师和我院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出席了会议。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波龙主持会议。

师生见面会现场
吴波龙副院长向新入学的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逐一介绍了与会嘉宾。他表示,9月29日,2020年开学典礼暨科教融合学院成立大会隆重举行,社科大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时刻。新组建成立12个科教融合学院,将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力量,提升整体教学实力。作为我校12个科教融合学院中的一员,外国语学院正式启航。新成立的外国语学院,将借助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科研力量,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以教促研、教研相长、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新的外国语学院的一员,同学们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本硕博一体化的优势,把握外国语学院与社科院外文所共建科教融合新学院的契机,认真学习,拓宽视野,珍惜青春,不断地去努力探索,在这里创造美好的未来。

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吴波龙主持会议并发言
程巍院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全体师生做了一场生动风趣的所史院情讲座。程巍院长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是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创建于1964年,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具有深厚学术传统的研究机构。冯至、钱钟书、卞之琳、李健吾、罗大冈、罗念生、戈宝权、杨绛等前辈学者学贯中外,其学术成就在中国文学界和读书界影响广泛而深远。同时程巍院长强调,在 “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外国语言文学仍具有自身学科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指出本专业的目标是要培养专业的外国语言文学专家。他还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从外国文学爱好者到研究者的态度转变;二是掌握科学的分析工具,增强理论思辨能力;三是拓展与文学相关的各种知识,他说“研究文学是在历史进程的全部复杂关系中研究文学。”

外国语学院院长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发言
吴晓都副院长首先预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取得新的成绩。他教导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希望同学们明晰前进方向,珍惜时光,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同时积小胜为大胜,要不断阅读,多掌握一种语言,就是多了一双看问题,看世界的眼睛,拓宽自己人文视野。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晓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发言
杨树森书记对同学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一、培养天下为公的情怀和慎独慎微的意识;二、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修身立德,尊敬师长,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三、不功利、不短视、不随波逐流,保持好奇心;四、不畏挫折,培养逆商精神,乐观向上。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老师发言
徐德林主任强调外语学习前景广阔,学外语不等于做翻译,同学们要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认真规划自己的时间,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交叉复合型专业人才;陈雷研究员表明学好语言和有兴趣的广泛阅读是相通的。大家要抓紧语言学习的窗口期,学好语言基础,同时进行广泛地阅读;马玉学老师说:崭新,就意味着有无限的可能。大学,就是下大力气来学习。鼓励同学们在新的起点奋勇向前,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陈晓琳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感悟,告诉同学们在人生的新阶段,要发现机遇、迎接挑战,要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雄厚科研实力和学校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努力精进学业。

徐德林主任

陈雷研究员

马玉学老师

陈晓琳老师
教师代表发言
博士生代表高天琪、硕士生代表艾萌、本科生代表翟子云分别在会上发言。

博士生代表高天琪

硕士生代表艾萌

本科生代表翟子云
学生代表发言
外国语学院师生见面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增进了同学们对外国语学院的认识,勉励大家明确方向,树立理想,承继过往收获,开辟新的华章。(新闻稿:王嘉浩、高玉莲、李振爽摄影:林雪澜、刘冬澈、朱钧煦)

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合影留念